.

我的长寿观齐鲁壹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黄兴

前些天读了一篇不错的短文,用辩证的观点讲述年龄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生命与疾病正确的相处之道。把“长寿观”说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看了豁然开朗,深感大道至简!

现如今,人们为了长寿普遍热衷养生:吃补品,少荤腥,看未病,投资锻炼,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似乎做到这些就可以不得病,就可以长寿了。尤其是有些老年人更有意思,经常拿着现在的身体指标与年轻时相比,今天测测这个指标,明天查查那个指标,稍有变化就表现的恐慌;有的一天用几种保健品,走一两万步;有的有点小病就惶惶不可终日,进行过度治疗,甚至有的人为此丧失了生命。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59岁的女干部,身体没有任何症状,却在体检时强烈要求增加一个脑血管检查项目。核磁检查发现,她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她又强烈要求放支架,结果支架术中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昏迷一周后就告别了人世。家人为此悲痛欲绝。这就应了医学专家胡大一先生的一句警言:“一个人,与慢性病为敌,过度治疗它,它一定也会以你为敌,更加伤害你的健康。”而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天还没有下雨就穿上雨衣,撑起雨伞,穿上雨鞋,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神经病”。但在治疗疾病时,这样的“神经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却没人感到不正常。这是非常滑稽又可悲的。

其实,这些做法真的大可不必,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地有点这样那样的慢性疾病是正常的,这是客观规律,任你采用什么方法也抵挡不了。所以,上了年纪之后,一定要把“老了”跟“疾病”区分开来。老了就是老了,不要把人老了出现的一些现象当做疾病。我们看到自己脸上有皱纹,头发变白了,往往不会担心害怕,但看到自己颈内动脉有一个斑块,就整天担惊受怕,其实这都是人老了的正常现象,只不过是外表跟体内的差别而已。这就像家具,使用时间久了,不管你怎样仔细也会外表变旧木质变朽;还有机器用的久了,即使你百般用心维护,也会出现毛病。我们既然不能要求家具、机器用过之后像新的一样,就应该欣然接受年老者与年轻人身体指标的差异,接受使用了几十年的身体出现的疾病。道理就是这样简单。

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冯周琴有段名言:“由于先进检查设备的使用,现在,要想证明一个人没有任何病,很难。要想证明一个人有病,很容易。

你身体再棒,也经不住B超、CT、磁共振、DSA等各种检查或化验的考验。如果按照标准衡量,可以证明人人都有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加上有的医疗单位把体检当成生意做。有的人原本没有任何症状,医生也会放大检查过程中的异常,把危险因素当成疾病,把阴天看成已经在下雨了。”如果你看不开的话,做完体检就会抑郁,就会“如临大敌”,医院的“提款机”。

既然上年纪有点慢性病是正常现象,那它是不是一定就会减少人的寿命呢?换句话说,那些没有慢性病的老人,是不是一定比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长寿呢?虽然我不是学医的,但我确信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决定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有一些因素对长寿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慢性病和老年病。比如:恶劣的环境;再比如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压力过大等等,都是影响人类长寿的杀手。相反,有些常年吃药的慢性病老人,却活出了很高的寿限。《科学养生》杂志曾刊登武汉市的一个调查,截止前年末,武汉市的期望人均寿命已达到80.55岁,而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七成患有慢性疾病或老年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并没有直接减少整个社会的人均寿命。相反的是,倒有一种说法:有慢性病的“药罐子”更长寿。

为什么既有慢性病,又有老年病的“药罐子”会长寿呢?《科学养生》这本杂志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原因:1、比正常人更在意,更注意;2、心态比较好;3、不畏惧疾病;4、能得到比较好的照顾;5、比较会使用药物,正所谓久病良医。

这里边比较重要的是好心态。什么是好的心态呢?简单讲就是科学的态度:病来不惊,且把疾病当做身体的一部分,让它与身体和谐相处。胡大一先生强调,老年人不与慢性病为敌,要与慢性病为伴,合理管控,正常生活。讲的就是对待疾病的心态。当然这还不够,好的心态还应该包括阳光快乐的处事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里讲一个我朋友母亲和她战友姐妹三人的故事,她们都有老年病,却都有着很好的心态,从而将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朋友的母亲今年89岁,与她的战友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战地救护姊妹花。中年之后,三个人的身体陆续都患上了心脏等方面的疾病。当初那个年代,很少听说过癌症,心脏病便是死亡率比较高的大病。而且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比较落后,得了心脏病是很可怕的。但是三位老人没有因此而恐慌,而是欣然接受了它,战略上藐视它,不把它当回事;战术上重视它,给它足够的关心,积极的生活,乐观的活着。三位老人中,我的老阿姨住在山东,她的老战友生活在四川。从退休之后她们开始相互探望,后来一商量,干脆结伴旅行,做自己开心的事,定好目的地就一起出发。二十多年来,他们游遍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大好河山。她们采用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身体越来越好了。对待疾病,她们的做法是,哪里不舒服,重点养养哪,让它尽可能与其它器脏保持同频,和谐的处在同一状态。绝不做忽视疾病,透支身体的事情。生命就是这样,你敬畏疾病,它回报你健康;你关爱身体,它会还你长寿。这就是她们的长寿之道。这对那些病来恐慌,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的同龄人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呢?!

三位老阿姨最去年又去登泰山、游曲阜,看到她们的精神状态,怎么会相信她们的身体也有着不同的疾病呢?

向老阿姨致敬!祝老阿姨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作者简介:黄兴,男,年生,山东烟台人,大学文化。现为工商银行烟台分行退休人员。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散文、诗歌。退休后笔耕不辍,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部分作品发表于报刊。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guoyun.net/dgxzjc/26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