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公共资源交易发展也需要创新驱动。
作为区域性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仅承担市公共资源配置,而且还负责国家在广东省投资的重大项目招投标、广铁集团辖区范围内建设工程招投标和物资采购、民航中南管理局和军队系统建设工程招投标,广东省万元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以及省交通、水利、电力工程等,业务范围覆盖中央、省、市、区、镇(街)、村共6级。年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宗,交易金额.93亿元,比年增加.8亿元,增幅为9.28个百分点,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前列。
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总工程师徐有栋看来,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靠“创新”二字。
技术创新信息化引领业务发展
徐有栋告诉记者广州作为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综合试点城市,该中心成为全国电子招标投标交易试点平台,实施了数字交易平台的升级改造,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网站的上线运行,交易平台实现了与广州市住建委、市财政局等监管系统的对接,并向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推送数据。通过研发政府采购的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实现了广州市、区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完全通过系统运行,政府采购全流程无纸化操作。
通过建立“云+网+端”的基础设施,在“阿里公有云”部署了网上商城和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构建了安全的远程异地评标网络,完成了公共WIFI、移动手机端应用APP、好易终端机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政府采购“电子商城”,实现“电子商城”采购与“网购”流程一致,“现场下单、即时成交”,完全实现了“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采购人可以享受到比一般“网购”更好的体验和价格优惠。拓展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了广州南沙、番禺、花都、黄埔、增城、从化等6区的政府采购项目通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属地评审。
远程异地评标功能,能够把中心专家库中遍布全国多名专家资源整合起来,突破区域藩篱,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由于投标人不用再递交纸质投标文件,有效降低投标成本,树立环保意识。以广州房建市政实行电子招投标为例,自年推行以来,已在多宗项目中应用,完成十几万次投标,单此即可节约纸张达百吨。
同时,由于是电子化采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都在电脑的“无情”监视之下,所有行为都会留有痕迹,这样就杜绝了人情标、熟人标的存在。
还有一部分交易项目,比如工程,由于涉及部门比较多尚未完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在评标过程中实施数字见证,除了专家,其他各方主体均被隔离在评标区外,招标人、代理可通过语音视频系统观看专家评标过程,若有不规范的地方,见证人员会立即提醒记录。
制度创新让诚信成为胜负关键
诚信体系建设是我国近期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诚信已经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一个具象化的数字,已经成为投标成功与否的关键。
中心将信用体系从工程建设企业逐步拓展到政府采购供应商,实现了“场外”和“场内”联动,成为广州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样板单位。
在政府采购领域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方面,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实现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数据对接,以真实准确的量化指标为诚信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采购过程,由此改善了政府采购合同执行不到位、采购结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记者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厅内,看到有个LED屏幕滚动播出参与交易中心工程采购和政府采购供应商的诚信分数,有的厂商诚信分数相差近一倍。
徐有栋告诉记者,在一个招标项目中,诚信分占比5-20%,是决定性的,中心系统会和安监局等机构联网,企业安全生产等数据实时上传转化成诚信分数。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交易的质量(诚信好的企业履约、产品质量工程质量都高),同时还在企业中树立了好的风气,告诉所有的企业,只有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参与公共资源交易。
创新无止境挖掘大数据金矿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徐有栋表示,下一步广州中心首先要升级现有的信用体系建设,将其升级成信用指数系统,该系统预计9月上线。
其次是优化服务体系,创新网络咨询业务,力争年年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