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地建设项目超四成,广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年上半年,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州交易中心)完成建设工程项目交易宗,金额.99亿元,其中,非广州属地项目交易数量占比41.3%,交易金额占比42.57%,意味着每两个进场的建设工程项目,几乎就有一个非广州属地项目。

如今,广州交易中心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了7个省,随着越来越多外地项目进场,广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共资源要素配置中心。

交易服务范围辐射7省

广州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板块目前已覆盖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园林等领域。其中,交通、民航等行业交易范围覆盖广东、湖南、湖北、海南等地。今年上半年,公路工程、水利工程、民航工程的非广州属地项目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5.86%、19.87%、.62%,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此外,广东省内房建市政类项目进场交易规模也增幅明显,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9.97%,进场项目覆盖湛江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茂名市、江门市等17个地市。其中,5月份完成交易的湛江经开区东海岛产业园项目中标金额逾亿元。

广州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广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以来一直秉持“立足广州、面向全省、辐射泛珠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定位,工程建设招投标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已深耕18年之久,在专业团队建设、交易系统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吸引了大量省内外项目进场。很多地方都信赖广州交易平台,一方面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公信力、口碑,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平台的重复建设。广州作为枢纽型城市,其公共资源交易体量所产生规模效应可为其他地区的项目大大节省交易成本。据统计,目前广州交易中心服务范围已辐射到了广东、湖南、湖北、海南、广西、贵州、河南等7个省份。

从电子招投标试点迈向标准化试点

标准化、规范化一直被广州交易中心视为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广州交易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已形成涵盖业务操作、服务内容、信息系统、场所设施、数据采集及应用、内部工作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建成覆盖房建市政、交通、铁路、园林等建设工程全领域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矩阵,并配套建设工程招标管理规程、项目见证服务规程、交易操作规范等交易服务管理文件,有效规范各方交易行为。

当前,广州交易中心正全力推进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该项目作为广东省首个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获批立项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已被纳入广州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本次试点,广州交易中心目标推动实现“标准覆盖率%、标准实施率%、服务事项网办率达%、信用体系覆盖率达%、区块链技术应用覆盖率达%、电子化交易项目达90%以上、服务质量满意率达90%以上”。上半年已累计完成40份标准文件的修订工作,实现了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模式,完成率达60%。以此为基础升级改造的交易系统即将全面上线,新系统遵循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的系统建设思路,突破了传统上招标文件范本对交易系统的限制和制约,有效提升交易系统的适用性和兼容性,满足各类非广州属地项目进场需求,可望实现工程建设各领域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覆盖。

“广州交易”接轨国际

为了切实降低交易成本,营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良好营商环境,广州交易中心在“三减一优”下足功夫,针对建设工程25个交易环节,提出22项优化措施,压减证明材料4项;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易链签”,实现北京、珠海等六地CA证书兼容;推行“不见面”受理模式,实现业务办理“零跑路”,上半年累计“不见面”受理新入场项目宗;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保证金自动退回机制,有效提高投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在交易系统增加招标计划发布环节,增强招标工作透明度。

今年,广州交易中心率先在广州市普通公路养护工程落实广州营商环境4.0改革要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线上办理,扩大远程异地评标范围,并将传统的交易流程进一步拓展至合同签署、公布以及工程款支付、合同履行情况、开工申请、工程验收等环节,覆盖全交易周期。

下一步,广州交易中心将深入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持续优化提升交易平台“一网通办”服务功能,积极对接各级各地行业监管部门,将最新的改革创新成果推广至其他建设工程领域,逐步为更多非广州属地项目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广州服务”,让更多企业受惠。

(来源:南方日报)

诚邀通讯员

为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发声

供行业同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加入我们的通讯员队伍

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仔

第一季度优秀通讯员已经出炉

第二季度优秀通讯员已经出炉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方式:(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guoyun.net/xgzs/25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