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徐有栋副主任构建信用

在年12月26日举办的广东省政府采购协会年会上,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徐有栋副主任以“构建信用体系助推诚信交易——公共资源交易创新发展的广州做法”为题,分享了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构筑公共资源交易的诚信市场方面的探索以及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阐述构筑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的创新亮点、设计理念特点和应用情况。他的发言原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公共资源交易创新的广州做法和亮点,汇报的题目为“构建信用体系助推诚信交易”。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自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将平台建设作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已建设成为统一的区域性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不断完善场内交易机制,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交易品种的不断丰富,实现今年交易金额突破亿元的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交易市场与履约现场的管理脱节都成为招标采购领域被诟病的重点。如何实现交易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如何以制度创新倒逼供应商诚信交易和履约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十八大报告曾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实现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目的。年,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完成。到年,为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手段,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广州交易中心秉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围绕建设区域交易平台、构筑公共资源交易诚信市场的目标,开展“联合惩戒、激励”和“交易、履约两级联动”的信用平台建设,推进诚信评价应用,以新思想新理念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信用指数体系,为构筑公共资源交易的诚信市场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信用体系基本情况

1、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交易中心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配合行业管理部门推进信用法规制度建设,先后配合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关于建立施工和监理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通知》、《关于加强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协助各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建立建筑业企业、政府采购交易主体等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档案,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的发展过程

信用管理,重在应用。交易中心将制度建设成果运用于信用管理,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年,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研发了首个建筑业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每日一评”、动态更新,招投标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随后协助水务、水利、交通、城市园林绿化和铁路等行业管理部门做好信用信息登记工作,逐步推进诚信评价结果的应用。

年,交易中心在总结建设工程诚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信用体系建设推广至政府采购领域,制定并试行《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公开招标项目中。

年,交易中心与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在广泛征求市场主体以及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已有信用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在全国率先成功研发了首个跨行业、跨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

(二)创新亮点

构筑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不仅需要建立行业和区域间的信用管理协调联动机制,还需探索建立与之相适配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型信用评价体系,交易中心在这方面已迈出探索性的一步,研发的交易信用指数体系可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评价交易主体,适合多行业、多地区应用。

评价系统的各类信息数据能保持每日更新,并动态地运用于信用指数的计算。通过共享各类信用大数据,不但保障了指标体系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而且联通了信用信息孤岛,逐步建立“一处受罚、处处受制”的惩戒机制,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信用信息联享,构筑信用联评的区域共享平台。交易信用指数平台每日计算余家供应商、余家采购人以及余名评审专家的信用指数,日均获取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用数据约项;动态反映各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现了信用信息的有效使用。

信用体系设计理念先进,特点如下:

一是评价覆盖面广泛,全面反映信用状况。在评价对象方面,交易信用指数将招标人(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代理、评标(评审)专家四类主体全部纳入用评价范围。在评价指标方面,招标人(采购人)信用评价指标涵盖招标信用、相关主体评价等;投标人(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涵盖投标信用、社会信用、履约信用和跨行业跨区域信用等;评标评审专家的信用状况评价指标涵盖评标质量、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和相关方评价等。此外,我中心的交易信用指数还支持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并且兼顾考虑市场主体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信用状况的跨行业、跨区域信用评价指标,可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状况。

二是模型指标设置全面,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算法方面,交易信用指数采用数学建模并经专家充分论证,经过“对数运算”和“矩阵运算”标准化处理验证以及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检验验证,形成各级指标相对权重,可定量反映市场主体信用得分。评价基准方面,为充分体现公平性,交易信用指数设计采取“只减分不加分”的负值取向方式,所有企业评价基准分相同,一视同仁。评价方法设置合理,可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信用状况,有效避免因企业规模或企业业绩与企业信用分值挂钩而造成排斥中小企业和外地企业的现象。

三是贯穿标前标中标后,交易信用闭环管理。交易信用指数指标延伸连接交易前后端,贯穿标前、标中、标后交易全流程。指标设置充分体现交易全过程信用闭环管理的思路,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公示企业信用信息等手段,做好标前信用管理;通过建立场内不规范行为记录机制,做好场内不规范行为记录机制信用管理;通过实行标后履约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次交易活动标前的信誉参考。截至年12月初,共有个采购人对家供应商进行了履约评价,涉及项目个,此举有力地促进了诚信履约,改善了企业“重交易、轻履约”的现象。

四是数据资源权威丰富,行业区域数据共享。交易信用指数立足于交易中心数据资源,充分依托广州市信用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和市检察院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政务大数据,通过联通各相关信息平台,获取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号码等工商登记基础信息,市本级“双公示”信用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行业诚信分和投标企业“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等信息。同时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全面归集投标人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失信行为,并应用于评审活动中。此外融入了跨行业、跨区域信用评价指标,可共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信用数据。

(三)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的应用情况

通过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动态反映各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现了信用信息的有效使用。截至年12月,共余家建筑企业被纳入诚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在余个房建市政项目中应用,水务、水利、交通、城市园林绿化和铁路工程项目超过宗项目应用行业诚信分评标;政府采购应用评价结果的项目余宗。随着市场机制日渐成熟,市场主体跨行业、跨区域的经营活动将越来越多。构建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的信用评价体系,是提高交易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运行环境的必经之路。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改革,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基本思路,制定公共资源信用评价体系的运作规则,不断统一平台标准,促进交易市场更加公开透明、诚信规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guoyun.net/xgzs/25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