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涝灾害后的高热天气易发疾病一猪链球菌

1、诊断及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也可感染人。链球菌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尤其是夏季洪涝灾害后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2.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高达41-43℃,呼吸迫促,多在24小时内死于败血症。

急性型多突然发生,体温升高40-43℃,呼吸迫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1-3天死亡。

慢性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后因衰弱、麻痹致死。

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而死。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

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

警示:夏季洪涝灾害区域,链球菌暴发感染率非常高,主要是以急性、败血型和淋巴脓肿型相混合感染为主,同时一般还有猪瘟、蓝耳的混合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有高热(41.5℃以上)或体温反复,全身发红或发白,后期发紫,猪只后期急剧喘气,口流白沫或血膜,衰竭死亡。

3.疫情预防

不论是否有疫情,在洪涝灾害后,养殖场或周边都应彻底消毒,前期饮用水也应用碘制剂或者含氯制剂消毒后使用。同时可使用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进行预防。经在江苏、、贵州等地临床验证,推荐使用中通动物药业生产的高热一号、清瘟败毒散、黄连解毒散等药物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投喂预防,取得较好疗效。

方案一、高热一号

方案二、清瘟败毒散、黄连解毒散、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

4、疫情处置

发现疑似猪链球菌病疫情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等,并采样送检。确认为疑似猪链球菌病疫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限制移动等防控措施。

1.本病呈零星散发时,对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天。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对被扑杀的猪、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周围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2.本病呈暴发流行时(一个乡镇30天内发现50头以上病猪、或者2个以上乡镇发生),应对疫点内病猪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天。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对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附件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交通要道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生猪的交易、屠宰、运输、移动。对畜舍、道路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对疫点内的同群健康猪和疫区内的猪,可使用高敏抗菌药物进行紧急预防性给药。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猪按使用说明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对于猪的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尸体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

5、疾病防治

个体治疗。疾病发生时,应以防控为主,治疗为辅。

1、按照疫情预防方案进行预防投喂相关药物,同时需要考虑因为采食量降低或控食所需要的血药浓度(治疗时的投药浓度提高30%-50%)。

2、治疗方案。随时监控猪只体温(用药前和用药后15H),每圈需同时监测3头以上猪只(发病猪,采食正常猪,用药后猪,因育肥猪只很多到42度才会出现食欲降低情况),以判断用药效果,随时调整用药方案。如每圈猪只有30%猪只发病,建议全圈群注射用药一次。

A、治疗用药方案:高热混感不反弹或菌毒肌腺肽

B、红中华+混感综合症(或牲命万)+强退烧药,分开注射1-2次。高热严重时18H/次,再次可配合中通冰点(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

6、人员防护

参与处理疫情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胶鞋、带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中医对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guoyun.net/ysty/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