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成功为一位严重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一项特殊的内镜下治疗——胃癌根治术后高难度ERCP治疗。
一位65岁女性患者因黄疸、呕吐、瘙痒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肿瘤科。她几年做了胃癌根治术,术后出现胆管及全身多处转移,现在严重梗阻性黄疸,不能进食,频繁呕吐,全身瘙痒,生活质量极差。长期病痛的折磨,让患者渐渐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态和非常消极。经科室检查,如果不及时解除患者胆道梗阻,后果不堪设想。
当肿瘤科医生得知消化内科已经开展了ERCP,并安全成功的实施了数例ERCP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于是,紧急联系消化内科医生彭东曙,彭东曙医生认真听了病人情况后表示,该患者年龄大,而且做了胃癌根治术后,再次手术需要反向操作,难度极大。并且从影像上看,患者胆总管下段完全阻塞。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做,还是不做?王建祥主任、彭东曙医生找到家属,和患者家属深入坦诚地讨论了病情。患者家属多方求医,深知这种疾病的手术风险,当即表态,医院就相信这里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配合治疗。
手术方案确定后,经过周密准备,在介入室及消化内科等医护人员的密切协同下,彭东曙医生和王建祥主任开始了艰难的挑战。彭东曙医生将十二指肠镜从口腔进入食道。由于已经进行过胃癌根治术,极其难找十二指肠乳头。在医生的细心寻找下,终于找到,但进入后发现十二指肠乳头位于盲端处,插管困难,只能冒险使用针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一但不能插管成功,ERCP的所有操作都不能进行,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插管,并行造影,造影可见,患者中段以下胆管可见线性狭窄,先用柱状球囊扩张胆管,在导丝引导下安放金属覆膜支架并成功释放,支架释放后,可见大量脓性胆汁涌出。
胆总管线性狭窄成功释放支架
内镜下可见支架及脓性胆汁
历经2个半小时的奋战,支架终于成功置入患者胆道,解除了患者的梗阻!全体医护人员耗尽心血心力,连续奋战到深夜,终于陪伴这位幸运的患者闯过了难关。术后第二天,患者黄疸症状明显好转,几日后,患者黄疸消失,在家属陪同下,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不用开腹,仅用一根纤细的内镜“解除”了胆道的梗阻,减轻了患者治疗中的痛苦,也节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给了患者生的希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化内科王建祥主任介绍说,ERCP是消化内镜的高难度操作之一,而毕II式术后的ERCP则是ERCP最难的手术之一,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对医生体力和心力都是一次挑战和考验。此类手术风险很高,万一发生不幸,对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心理更是严峻的折磨和考验。此类手术,既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共同面对手术风险和医学局限,也需要医生付出极大的心血努力。
自从年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临床处理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医院消化内科现已成功开展ERCP。近年来,消化内科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致力于胆胰疾病创新性临床技术。在科主任王建祥带领下,率先在成都西部地区开展ERCP,医院胆胰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