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这些卫生习惯在卫生界、媒体的广泛宣传教育下,已经成为后疫情时期老百姓的生活自觉。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获取专业科学的健康知识,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欢迎。
前不久,我院成立了健康教育学院,临床医生们在向患者做好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同时,还主动走向社会,不间断开展系列线下健康教育活动,将科学专业、有趣有用的健康科普知识传递给老百姓。今日,线上《健康云讲堂》也将同步开课。
上周末,消化内科郑华君副主任医师在古荡老年公寓做了一堂关于“如何应对老年人消化不良”的科普讲座。《健康云讲堂》第一讲就由郑华君老师主讲。
很多人在饱餐一顿后往往会出现腹胀、早饱、上腹痛、上腹部或胸部烧灼感等症状,其实,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我国报道的消化不良发病率为15%~41%,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老年人是消化不良的高危人群,有一项调查显示,消化不良发生率随增龄升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4%。
消化不良到底是什么?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主要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老人易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与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老年人由于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更容易出现动力障碍,导致消化不良的发生。
郑华君副主任医师表示,情绪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在门诊中,他遇到过许多患者会自述常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在焦虑、抑郁的时候更严重,经过一番检查后,结果一切正常。这往往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可能暗示其他疾病,警惕报警症状
如果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医院检查。器质性消化不良往往与其他疾病有关,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肝功能异常等,甚至可能是一些恶性肿瘤引起的,如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等。
郑华君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报警症状,医院进行内镜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判断消化不良的原因。
●呕血(鲜红/暗红/咖啡色)
●血/黑便(鲜红/暗红/柏油样)
●贫血(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
●进行性吞咽困难或疼痛
●持续性呕吐
●腹部肿块
●淋巴结肿大
预防消化不良要注意调整饮食方式
怎样在生活上预防和避免消化不良?
首先需要注意调整饮食方式,如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酸性食物和饮酒,注意不要滥用药物(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菌素等)。
另外,郑华君副主任医师劝各位老人在生活中要放平心态,家里事该交给儿女的就大胆地放手,平时用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每一天。无痛胃镜,舒适安全
讲座后,老人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83岁的许大娘问道:“胃镜实在太难受了,能不能不做……”郑华君副主任医师耐心解释道:“现在有一种无痛胃镜、无痛肠镜,睡一觉检查就结束了,整个过程也就十几分钟。其实,胃肠镜也可以很温柔。”
无痛胃镜要打麻药,许多人担心做了会不会得老年痴呆。其实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药剂量是麻醉师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素质等要素来量身制定的,基本上是控制10分钟左右患者会自动醒过来。在6小时内,麻药就会完全分解、代谢,所以对人体神经系统不会带来任何后遗症。
课堂小结
1.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与胃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暗示其他疾病。
2.老年人由于生理性退化等因素易发功能性消化不良,预防要注意调整饮食方式,避免不良情绪。
3.警惕报警症状,及时就诊,胃肠镜检查可选择安全有效的无痛方式。
本期讲师简介
郑华君
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分会等青年委员。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具备坚实的内科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擅长胃镜、肠镜及十二指肠镜的诊断及治疗。目前开展消化道出血、息肉摘除、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ERCP胆道取石、胰胆管引流、胃造瘘术和早期消化道早癌内镜下切除术等。
致力于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并参与科技厅重大课题新型放疗支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此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数篇论文,并参加国际治疗内镜会议的专题交流。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
地点:门诊楼2楼消化内科专家诊室
来源健康教育学院编发
党委宣传部
“这种一心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赞扬!”
上班路上“顺便”做好事,你的样子真美!
小小耳穴大大妙用,既能防病,还能治病!
半天晒成“关公”脸,原来是吃了这个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