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01华西医学月刊

目录与摘要

1、腹腔镜在症诊疗应用的进展——欧洲内镜外科协会共识解读

陈心足,宋小海,白丹,胡建昆

腹腔镜已成为诊治急腹症常用的手段,在选择性的病例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其应由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急诊腹部外科经验的外科医生来开展。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腹胀、粪性腹膜炎和肿瘤穿孔是应用腹腔镜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急性腹部疾病可由腹腔镜成功诊治。随机对照试验已证明腹腔镜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妇科疾病的应用与开腹手术是同样安全和有效的,并且具有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其他疾病如钝性和穿通性腹部外伤、小肠梗阻和憩室炎伴穿孔应用腹腔镜诊疗仍存争议,尚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其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腹腔镜;急腹症;指南;规范;共识

2、糖脂毒性对肥胖大鼠酮体生成及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谭惠文,潘华,余叶蓉,龙洋,张祥迅

目的外源性升高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freefatacid,FFA)水平,探讨糖毒性/脂毒性对肥胖大鼠的循环中酮体水平和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饲料诱导肥胖组(OB组,n=40)和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对照组(NC组,n=10)。外源性升高OB组大鼠血糖和血FFA水平,采用水平比色法检测血脂和FFA及β-羟丁酸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显微结构尤其是线粒体结构的改变。结果OB组大鼠的体质量和体脂比高于NC组(P0.05),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显示:OB组大鼠稳态期葡萄糖输注速率较NC组明显降低[OB组为(19.26±1.84)mg/(kg·min),NC组为(28.82±1.69)m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OB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变性、肿胀、嵴排列紊乱、脂滴积聚和空泡化形成,以糖脂联合输注组明显。结论通过外源性升高循环中葡萄糖和FFA水平,机体内酮体产物生成增加,高葡萄糖和高FFA作用下骨骼肌线粒体的受损提示线粒体是糖脂毒性的可能的作用靶点。

关键词:糖毒性;脂毒性;骨骼肌;线粒体;肥胖大鼠

3、脑卒中后面瘫临床探讨

王相明,张月辉

目的探讨卒中后面瘫(facialpalsyafterstroke,FP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PS的重视程度。方法选择年3月—6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48h内完成改良House-Braekmann量表(ModifiedHouse-Braekmann,MHBN)面神经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标准吞咽评估量表评定以及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评定。根据MHBN评定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FPS组和无FPS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抑郁的发生率,以及BI、NIHSS和PHQ-9评分。在患者发病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共纳入例卒中患者,FPS组81例(62.8%),无FPS组48例(37.2%)。FPS组吞咽障碍发生率(64.2%)和抑郁发生率(59.3%)高于无FPS组(22.9%、18.8%),BI评分[(41.79±14.19)分]低于无FPS组[(66.39±19.96)分],但NIHSS、PHQ-9评分[(11.23±4.62)、(11.54±3.43)分]高于无FPS组[(7.54±3.69)、(7.67±2.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FPS组预后良好率(32.9%)低于无FPS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卒中患者FPS发生率较高,FPS患者吞咽障碍、抑郁的发生率高,FPS影响卒中患者预后,临床中应高度重视FPS的治疗。

关键词:卒中;面瘫;预后;吞咽障碍;抑郁

4、既往卒中及高危卒中住院患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认识情况的调查

杨娟1,曹莹莹2,何兰英1,王健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既往卒中以及有卒中危险因素者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及时间窗的认识情况。方法年1月—8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对连续在重庆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名卒中高危患者(包括既往已发生卒中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完成份有效调查问卷。既往卒中及高危卒中住院患者对溶栓治疗的知晓率为16.1%(75/),其中知晓治疗时间窗的比例为50.7%(38/75);56~70岁年龄组、高文化水平、高收入、能报告3个及以上卒中警示症状、既往有卒中者对溶栓治疗的认识水平较高,而未婚或丧偶、既往有卒中者对治疗时间窗的知晓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溶栓治疗的认识水平与年龄、文化程度、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识个数及既往卒中史独立相关,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认识水平与婚姻状况及既往卒中史相关(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高危患者(包括既往有卒中病史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认识水平较差,有必要加强对卒中高危患者的卒中健康教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认识

5、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彭朝华,赵相杰,杨彬

目的探讨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年2月—年1月采用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或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1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小切口固定32例(小切口组),经皮固定29例(经皮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伤椎Cobb角矫正度、术后螺钉位置准确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4个月。经皮组1例发生2枚螺钉断裂,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小切口组与经皮组手术切口总长度分别为(7.33±0.53)、(6.38±0.44)cm,手术时间分别为(62.66±4.75)、(72.93±5.09)min,透视次数分别为(5.63±0.61)、(19.07±1.60)次,住院费用分别为(2.33±0.15)万元、(3.95±0.1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VAS及ODI评分、伤椎Cobb角矫正度、螺钉位置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少,住院费用低,固定强度大,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小切口;脊柱骨折;内固定;微创性

6、载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一期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郎志刚,袁峰,梁玉祥,喻杉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osteomyelitis,CO)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12月1日—年12月1日收治的98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研究组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CPC填塞病灶,对照组安置冲洗、引流装置,采取抗菌药物持续冲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个月,研究组30例痊愈,16例好转,3例未愈,总有效率93.9%;术后无患者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和复发的情况,X线片显示CPC填塞良好,部分降解成骨。对照组16例痊愈,20例好转,13例未愈,总有效率73.5%;11例在术后2~6个月炎症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载万古霉素CPC一期植入CO病灶,能填塞死腔,持续抗感染,诱导骨缺损区成骨,降低CO复发率,是治疗CO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一期植入;慢性骨髓炎

7、血清泌乳素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刘潇潇,练颖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is,SLE)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年12月—年12月选取医院就诊的63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LE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20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icLupusErythematosis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评定SLE疾病的活动度。研究血清泌乳素水平与SLE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结果SL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2.35±14.86)、(15.30±8.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患者中15例(23.8%)血清中泌乳素高于正常水平。根据SLEDAI评分,病情平稳25例,轻度活动21例,中度活动10例,重度活动7例,其血清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0.43±11.23)、(22.50±13.54)、(27.97±21.20)、(33.91±18.18)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泌乳素组与正常泌乳素组的SLE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及血清指标(浆膜炎、肾脏受累、血液系统受累、低补体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泌乳素水平与SLEDAI之间并无相关性(rs=0.,P=0.)。结论高泌乳素血症在SLE患者中较少出现,血清中泌乳素水平与SLE患者多个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但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泌乳素

8、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鉴别诊断全身感染及局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唐静,房晴晴,陈立宇,冯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不同部位感染及不同菌种感染的表达差异,为PCT是否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学标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年1月—年6月符合标准的感染患者,比较PCT在不同部位感染及不同菌种感染的表达差异。结果共纳入感染患者例,其中全身感染组例,局部感染组例。全身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PCT中位水平分别为8.57、0.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发展为脓毒症者与未发展为脓毒症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4.61、0.10ng/mL,痰培养阳性者与痰培养阴性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0.28、0.0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发展为脓毒症者与未发展为脓毒症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12.00、0.42ng/mL,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与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19.15、5.0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全身感染患者中,合并感染性休克者与未合并感染性休克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40.26、3.83ng/mL,感染菌种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患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13.66、0.99、3.3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在鉴别不同部位感染、早期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并可早期鉴别不同感染病原体引起的脓毒症。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局部感染;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价值

9、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聚乙二醇散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何馥倩,李晓冉,黄晓丽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聚乙二醇散治疗老年人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年4月—年4月在老年医学中心门诊和住院的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聚乙二醇散联合安慰剂片)和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聚乙二醇散),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BristolStoolFormScale,BSFS)、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问卷(PatientAssessmentofConstipationSymptom,PAC-SYM)、便秘相关残疾量表(ConstipationRelatedDisability,CRDS)等临床指标,评估临床疗效,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BSFS、PAC-SYM、CRDS分别为(1.98±0.77)、(37.87±4.12)、(31.03±3.19)分,治疗后分别为(3.87±0.82)、(28.55±2.15)、(18.56±1.80)分;B组患者治疗前BSFS、PAC-SYM、CRDS分别为(2.03±0.78)、(36.25±4.98)、(30.28±3.56)分,治疗后分别为(4.80±0.75)、(19.73±3.42)、(13.80±2.36)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临床指标较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聚乙二醇散对改善老年慢性便秘有理想效果。

关键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聚乙二醇散;老年人;慢性便秘

10、基于中面部深层脂肪解剖亚单位的自体脂肪精细移植的效果评价

曾令寰1,,岑瑛2,陈俊杰2,蕾蕾1,秦小惠1,王娅1,曾传秀1

目的探讨基于中面部深层脂肪的解剖亚单位的中面部凹陷自体脂肪精细移植(micro-autologousfattransplantation,MAFT)充填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年8月—年2月在医院接受脂肪颗粒移植充填手术的中面部凹陷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MAFT方法并使用MAFT枪施行脂肪移植术。研究组采用基于中面部深层脂肪的解剖亚单位的中面部MAFT术,充填下眼轮匝肌下脂肪垫(suborbicularisoculifat,SOOF)区16例、面中部深层脂肪(deepmediacheekfat,DMCF)区23例和颊脂垫(buccalfat,BF)区13例,其中SOOF和DMCF区直接注射至该区域深层脂肪,BF区注射同时在相应的皮下脂肪浅层进行扇形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于中面部深、浅层脂肪均匀移植。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与完全满意率(91.3%、82.6%)均优于对照组(60.9%、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中面部深层脂肪的解剖学亚单位结构(即SOOF、DMCF、BF)为基础的MAFT颗粒脂肪注射充填方法,脂肪移植精确到位,可以有效增加中面部区域深层脂肪移植的手术效果,可有效地改善中面部凹陷、衰老等临床表现。

关键词:中面部深层脂肪;解剖亚单位;自体脂肪精细移植

11、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张秀英,刘玲,赖华,郑添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采取积极的家庭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年1月—6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医院精神科住院康复期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常模(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和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父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应对维度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维度与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呈正相关(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父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提示应采取积极的家庭干预措施,指导父母正确教养子女,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以良好的应对方式帮助患者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

12、宫颈扩张球囊在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探讨

柴丹1,2,周丽1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过程中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收集资料的方法,随机选取年7月—年3月入住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有引产指征且具备阴道试产意愿及条件的5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等条件下的50例非瘢痕子宫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对比分析两组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分娩结局及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和引产成功率(66%、76%)与对照组(76%、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即刻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阴道分娩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及宫颈裂伤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孕妇出现先兆子宫破裂中转剖宫产;对照组有1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观察组中无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无产后大出血发生。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前提下,宫颈扩张球囊可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的促宫颈成熟,有助于提高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率、降低重复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关键词:瘢痕子宫;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引产

13、热休克蛋白7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比值与大鼠脑震荡伤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代号1,陈波2,金伟1,刘敏1,

目的联合应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阳性细胞率及表达比值的变化规律推断脑震荡的损伤时间。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伤动物模型,取脑组织进行HPS70、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显微图像分析,计算伤后不同时间点两种蛋白指标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比值变化,了解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结果当HSP70与GFAP阳性细胞率的比值明显升高(从7.15升至11.73),且HSP70阳性细胞率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GFAP阳性细胞率无明显改变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时间在伤后0.5~3h;当二者的比值较大(6.66),HSP70与GFAP阳性细胞率均有明显升高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可推断损伤时间在伤后3~12h;当二者的比值较小(6.66),HSP70与GFAP阳性细胞率仍高于正常值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损伤时间大致在伤后12h以后。结论通过分析两种指标在脑震荡伤后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细胞率及比值变化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损伤时间的大致范围,此方法有助于脑震荡损伤时间的推断。

关键词:脑震荡;损伤时间推断;热休克蛋白7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比值;大鼠

14、Red重组介导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缺失突变菌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杨汐静1,陈晓婷1,于思淼2,刘伟2

目的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outermembraneprotein-A,OmpA)基因缺失株,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以已知大肠杆菌OmpA为靶点在其两端设计同源臂引物,以质粒pKD3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出氯霉素筛选标记序列,然后采用Red重组技术利用质粒pKD46诱导表达的重组酶通过电击的方法把外源构建打靶片段导入大肠杆菌,构建大肠杆菌OmpA基因缺失突变株。以菌落PCR方法检测基因大小,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以重组菌株培养过程的吸光度(A)值来反映重组子的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OmpA基因缺失突变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和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发现OmpA基因成功完全丢失,突变株的生长曲线与野生型的差异不显著。结论OmpA基因缺失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疫苗活载体提供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外膜蛋白A;表面展示系统;基因敲除

15、例肺癌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分析

谭金哲,魏曾珍,陈龙,谭斌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情况,探讨其疗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年1月—年6月例肺癌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例次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输注的临床疗效。从疾病类型、性别、年龄、体质量、血小板输注次数以及红细胞悬液输注情况对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例肺癌患者例次血小板输注中,例次有效,其有效率为77.1%;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分别为81.5%和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有效率分别为82.3%和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不同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血小板输注次数为第1次、第2~4次和第4次以上分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可能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肺癌;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措施

16、硫糖铝混悬凝胶混合血凝酶与血管夹用于防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邹龙,邓倩曦,袁国钧,蔡华容,蹇琴,靳艳,李玲

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凝胶混合血凝酶用于防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年4月—年3月在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直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肠道息肉黏膜切除术患者例,随机分成药物组和血管夹组,每组各56例,分别予以术后创面喷洒硫糖铝混悬凝胶混合血凝酶及血管夹止血处理,观察两种方法操作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药物组和血管夹组分别有15例和13例出现术中即时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观察均成功止血,未追加其他止血方法。药物组和血管夹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58±16)、(±94)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药物组无再出血,血管夹组1例再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硫糖铝混悬凝胶混合血凝酶用于防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止血方法。

关键词:硫糖铝混悬凝胶;血凝酶;血管夹;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17、例手术相关未遂事件回顾分析

莫宏,龚仁蓉,赖力,涂雪花

目的总结手术相关未遂事件在事件构成、事件缘由、专科类别、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事件发生原因,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相关未遂事件开展前馈控制提供经验,为管理者制定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相关规范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年7月—年7月例手术相关未遂事件,对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例手术相关未遂事件以手术缝针事件(91例,37.9%)、手术敷料事件(52例,21.7%)及手术器械事件(45例,18.8%)为主。91例手术缝针未遂事件以缝针遗失事件(40.7%,37/91)和缝针断裂事件(37.4,34/91)为主。52例手术敷料未遂事件中,手术纱布事件43例(82.7%),其中19例为再次手术患者体腔内纱布填塞数目交接不清,15例为术毕清点数目异常。45例手术器械未遂事件中,21例(46.7%)为器械断裂缺损。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重点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
白癜风的食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guoyun.net/xzzl/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