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这个小小细菌,因为可以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甚至于胃淋巴瘤、胃癌等恶性肿瘤,现在已经广为人知。甚至如同过街老鼠,人人恨不得见而清除之!
但是,在「轰轰烈烈」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热潮中,部分医生还存在许多误区,从而导致:
1.对不必要治疗的患者过度治疗,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不应有的副作用;
2.对应该治疗的患者用药不规范,导致治疗失败。更糟糕的是,反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困难。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清除幽门螺杆菌这个领域内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只要查出存在幽门螺杆菌就要进行清除
虽然在国际上有倾向建议无条件清除幽门螺杆菌,减少胃癌的发生率。但是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感染者众多(超过7亿),如果全面治疗,一是费用高昂(平均每人按元计,共超过亿元),二是造成抗菌药物使用泛滥及耐药细菌大量产生的风险;三是伴随出现大量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目前我国消化学术界对清除幽门螺杆菌,仍是推荐进行有条件地清除,即只有符合特殊条件(适应证)的患者才进行杀菌治疗。
误区二使用过时的治疗方案,甚至于随意用药
这主要是因为医生对相关医学进展不了解,仍使用过时的三联疗法以及细菌已普遍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更有甚者,有的医生竟然使用未经验证的抗菌药、静脉使用广谱抗菌药、延长疗程到一个月甚至数个月!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自从年后,已经废弃了既往的三联用药、疗程7天的方案。改为四联用药,疗程延长至10~14天。四联用药是指联合使用四种药物,其中一种为抑酸药物,一种铋剂,以及二种抗菌药。
所使用的二种抗菌药物至少应包含阿莫西林、四环素及呋喃唑酮这三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之一。推荐的组合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抑酸药物+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具有清除率高、副作用少,费用低的优点。
误区三对儿童的检测与治疗套用成人标准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对儿童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检测指征及治疗适应证。通俗地说,就是对儿童是否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更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用药也有不同之处。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必须进行清除;其次,如确需进行治疗的,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治疗,务求最大可能地首次治疗成功;最后,对于儿童及特殊情况、既往治疗失败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消化内三科简介消化内三科位医院消化病院区7楼,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消化内三科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硕士生1人,承担着病房、门诊和消化内镜的诊疗任务,开展了多项现代化的诊疗新技术,诊疗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科研条件逐步完善,使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并且选派科室骨干赴日本、医院、中国医学科医院进修访问,学习提高,推动科室发展。
技术优势
内镜中心,专业设备齐全,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子胃镜、经鼻胃镜、电子肠镜、超声内窥镜、放大型肠镜、无线胶囊内镜和医用内窥镜灭菌设备等。除常规消化内镜(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外,还常规开展超声内镜检查,并能熟练运用内镜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现我科已开展内镜下技术如下:ESD术、EMR术、STER术、POEM术,内镜下止血、扩张、异物取出、息肉摘除、肿瘤切除、胆道造影及取石、支架放置等技术,上述技术不但提高了疗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病人的住院费用。
医疗特色:
1、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治:消化道早期癌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预后与进展期癌有很大差别。通过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从癌前病变中筛选早期癌,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癌的内镜下筛查及治疗,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远期疗效确切。同时在国内较早开展消化道大息肉内镜下治疗。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针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胰胆肿瘤进行诊断治疗,与以往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且疗效确切。
3、消化道狭窄扩张、支架治疗:包括由良、恶性疾病引起的食管、幽门、胰胆管等狭窄。通过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可减轻梗阻,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
4、上消化道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和套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病情凶险,病人往往在第一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我科已开展并推广了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治疗,效果良好。
5、胶囊内镜:小肠疾病曾是消化内科的诊治难点,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我科已引进胶囊内镜检查及诊治,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治及预后。
6、近年来开展了POEM及STER等新技术新项目。
科室人员介绍
赵光源:消化内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先后在医院进修学习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北医院学习内镜下ESD术;在日本福冈德州会病院学习内镜下早期消化道癌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擅长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下常见疾病的诊疗和早期胃癌、大肠癌内镜下治疗。
谢春芳: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在北医院学习培训。从事消化内科专业9年,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的基本操作,消化道息肉的摘除及内镜下扩张治疗。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院内先进个人。
赵胜玉: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工作8年,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基本操作及内镜下的相关诊疗工作,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内镜早诊早治工作。年参加中国癌症基金会及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举办的“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内镜下微创治疗进修班”学习,并获得优异成绩。参与完成国内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年被评为“武威市先进医生”荣誉称号。
供稿:消化内三科赞赏